首页 > 文化传播

《灵飞经》第三讲:学思并重 步步深入

发布时间:2022-06-28 15:30:2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袁朴 房然 | 责任编辑:启明


孔子学琴

孔子本人就是学和思结合的典范。“孔子学琴”出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跟师襄子学弹琴、师襄子是当时最有名的琴师。师襄子教孔子学习一个曲子,孔子练习十日不停。师襄子说:“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回答说:“我只是学会了弹这首曲子,还没掌握该曲的技法呢。”学习必须要用心来体会,一边学习,一边加深理解。过了几天师襄子对孔子说:“你已经掌握弹曲子的技法了,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答道:“我还没领悟曲子的神韵呢。”几天后,师襄子再次劝孔子学新曲子说:“你已经能很好领悟曲子的神韵了,可以再学一首新曲子了吧。”孔子仍说:“我还没参透作曲人的人品及心曲。”

孔子学琴的故事充分体现了日学日思、经过了三个阶段,学会弹,参透乐曲的心曲,再而领会于心。唯有学思并重步步深入的治学态度才是学习见效的唯一途径。

学书法也是一样,必须临写结合。王羲之谈学书秘诀时说,一遍:正脚手,二遍:少得形势,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其遒润,五遍:兼加抽拔。初临是要我们把具体的点画给写准了,这是基础,也是关键。点画写准了,再就是注意字的结构,第三遍就应该从整体上把握了。就要从点画质量上下功夫。写出力道,写出质感。最后一点要求就高了,意在笔先,略加变化写出自己的风格来了。

长横的写法,练习初步体验中锋行笔。

开始练习必须注意用中锋运笔。所谓中锋用笔,注意使笔随时和纸平面保持垂直,笔锋时刻保持在线条的中心部位。在宣纸上可以看到,墨迹向两边渗透的宽度相同。这样的笔画看起来有立体感,对着光线看,笔画的色调保持一致,中间有一条细细的深色墨线。不会出现有的地方淡,有的地方浓的感觉,线条厚实、凝练,有力透纸背的感觉,这就是高质量的入木三分线条。

我们常说书法中的力是从字的线条、结构、整体布局中表现出来的笔力,一种感受。由于力太抽象,看不见,古人想了一个非常高明的转化,力可以用势来表现。如弓拉满,力就大。水大则势不可挡,水势,因为水处于高处。书法中的发力,就是笔势。关键是要掌握线条的发力方法,主要靠笔杆直立,笔毫发力、逆锋起笔、中锋行笔等运笔方法。用一句最简单的话说,当我们将指力、腕力、臂力相互配合最合适的中锋书写,就是最有力的线条。简单说,书写的过程就是不断运用造势发力来完成一个一个的有力的线条。

因此,优秀的书法作品一定是中锋运笔。通过书写过程的运笔造势发力达到,这是学习书法入门的正道。也是王羲之以来,无论哪一个书法家都必须学习的不二法门,学习书法唯一的正道。相反,今天书法界的种种乱象,往往因为不走正道。

1、起笔:笔锋45°轻入,握笔食指、中指往右下压,顺峰轻按,笔的指向及笔锋方向为斜向右下45度。笔杆逆锋向下压,入锋后为中锋运笔,驻笔。

2、提腕提锋发力(最为关键):驻笔后马上抬腕提笔,提锋,注意笔杆直立,笔锋方向为横画的方向。这是书法里的最重要的动作提笔发力造势。注意这里动作多,但必须要一气呵成,这里是横画保持中锋运笔的关键。至此已为水平方向中锋运笔做好准备,握笔手指的用力也应有所变化。大拇指内侧加力轻压笔,带动笔向水平的左下压笔向右运动,要有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的感觉。

3、发力顺势右行笔:大拇指内侧加力轻向右带笔横向运动,中指、食指、无名指压笔杆向运动方向的左侧带动笔向左下用腕带动大拇指压笔向右运动,有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的感觉。中锋行笔。

必须注意:笔杆向笔运动的后方有一个角度的偏斜,大约在15度—30度左右,似乎笔锋死死的压在纸上。方能写出入木三分、力透纸背的笔画。

为了帮助大家学习时临帖,这里为大家选出第一讲《灵飞经》中有不同横画的八个字,作为第四个长横的书写练习。为方便学习临摹。这里所选的八个字,笔画少,都有典型的横画,大部分为独体字。独体字是以基本笔画为直接单位构成的汉字,它是一个整体,往往不可切分。大部分独体字是从象形字和指事字演变而来,也是构成合体字的基础。

长横:如三、五、药、是、清、奉、所、真等字的长横,露锋起笔,由左向右中锋行笔,收笔时略向右下轻按,随即向左回锋收笔。短横:如二、真、禁、清等字的短横,露锋起笔,由左向右中锋行笔,收笔时略向右下轻按,立即向左回锋收笔。


上面是作者临帖的示范,供大家参考。

注意,如果使用了偏锋,比如写横画,那么画出的线条就肯定是线条上部边沿厚实,下部边沿单薄,形成偏锋笔,这种线条质量低劣。如清人笪重光所说的“能运用中锋虽败笔道亦圆,不会中锋即佳颖亦劣,优劣之根,均在于此。

1、注意笔锋在旋转时始终位于笔划的中心。

2、注意由于笔画的旋转笔毛会随之绞转,才可以画出中锋圆弧。同样,很多初学写字的人,往往因不会用中锋,倒笔拖锋。也就是说笔杆不能直立,不能做到笔直锋正。这是必须克服的。

简单的方法是,我们沿着点画的轨迹做出一个垂直于纸张的面,如果笔管连带着纸的笔毫立起的方向大体上处于同一个垂直平面中,那么这样的运笔可以称为中锋行笔。见图长横中锋运笔示意图。如果笔锋偏离这个平面且向下倒下,就可以认为是偏锋行笔。


课后练习:

1、认真复习前二个讲座内容,做到每天练习一小时。定时、定量。在每天的作业完成后,写下日期。便于日后比较。

2,练习正确握笔。要求笔能在手上运用自如,练习在米字格上画圆,须注意修正,不断提高执笔的灵活性。

3,练习本讲座推荐上图《灵飞经》上六个字三、五、药、是、清、奉、所、真,对照临写10次,特别注意提按地方的轻重、方向、力度。

4、在每天练习中,找出一个写得最好的字,再努力书写多遍。开始就要学会背临。力争每天学好一字。提高学习的兴趣。

讲座作者

北京印刷学院教授袁朴

自上世纪末在北京印刷学院首次开展理工类大学书法教育以来,得到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大力支持帮助指导。中国书协设置中国书协最高国家《兰亭奖》核心小组成员。而今,书法正在走进小学,中学。更加坚定国人学习书法的必要性。学书法始终坚信,必须言传身教,身体力行。老师必须要一边教,一边在旁边现场指导。书法的教学非常直观,学写字的动作极其精细且动作之间相互关联。写字时随时都涉及到五个手指的配合,手腕的发力时机及力度方向,和灵活性。稍有差迟,完全不是那回事。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有不少练字的朋友,练了十多年,字还是进步不大,发现是初学时动作没有学好。要心想事成写一手好字,非言传身教无以做到。绝不可想当然,大锅煮,靠遥控可以解决。自古以来,从来如此。四五岁的孩子,跟着私塾老先生,学一,二年,自然而然字就可以写好了。因此本系列讲座十分重视言传身教,每一讲都会有作者的临习《灵飞经》的写字录像,便于学者学习。为什么选学灵飞经,因为学习灵飞经,是学习中国书法的正道,凡是学过灵飞经的历代书法家,都会取得较大的成就。如赵孟頫,文徵明,董其昌。近代,不少学者为了博取眼球,选取左道。根本无法取得正果。相信,学习《灵飞经》无论对上小学的孩子,还是正在工作的人员,及已经退休的职工,都会有帮助。半年定会有所成效。

北京印刷学院硕士房然

自幼喜爱钻研书法,从事软硬笔书法教学十年之久,课程教学中,穿插并普及丰富的书法和国学常识。

摄像、编辑、校对:张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