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传播

《灵飞经》第一讲:学习小楷的经典范本

发布时间:2022-06-09 17:09:5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袁朴 房然 | 责任编辑:启明

《灵飞经》第一讲

北京印刷学院教授   袁朴

北京印刷学院硕士研究生   房然


钟绍京《灵飞经》墨迹(疑伪)影印本

钟绍京简介

唐代"江南第一宰相"钟绍京,以书问世,一生却历经四朝。自武则天统治时期到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再至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盛世”。

钟绍京官居高位时,虽然政绩不是十分突出,但他的文采尤其是书法是非常出众的。他和他的祖先钟繇一样,都以小楷名动一时,造诣匪浅,享有“开元初书家第一”之誉。

钟绍京小时候家里虽然不富裕,但是从来没有短了文学方面的教育。

根据《新唐书》中的记载,钟绍京自年少就工书善画,喜爱收藏,于武周时期凭借自己的一身文学修养入职京都长安府。初任司农录事,从事一些简单的记录工作。

记录着记录着,上边的领导裴行俭发现他的字写得好看,于是向朝廷举荐他,钟绍京由此被召入宫,成为了当时“直凤阁”的专职写手。那个时候,朝廷里所有的牌匾、门榜、楹联,几乎都是出自他的手笔。

钟绍京《维摩经》局部

钟绍京一生在二王书帖上苦下功夫,笔法得自二王,尤其受王献之影响最深,其运笔、回锋处皆可见影迹。

他又师从薛稷,学到虞世南、褚遂良一脉笔法。往后又直接影响到了赵孟頫的“赵体”及明代文征明、董其昌的楷书。实实在在是学书的正宗,楷体的典范。

钟绍京的小楷书中,无疑以《灵飞经》名声最高,有“唐代最美小楷”之誉。

钟绍京所书《灵飞经》是为了科举考试而作的,是著名的小楷范本。既有唐人风格,又得二王规范。

笔法精妙,字形秀丽。运笔柔润,以意为骨。结体方面,字形稍扁,看去特别稳当。规整妩媚,夸张长横笔或捺脚或折钩等作主笔。

综观整幅,字里行间有舒畅自然之感。他的小楷,成为历代人们学习小楷的范本。

古人得前贤只字片纸,便可悟得奥妙、书艺精进。有一本好字帖,更可相伴终生,常看常新,随时受用。

然而常看常新,新却没有止境。小楷经典《灵飞经》,自诞生起便成为后人学书典范,赵孟頫、文徵明等小楷高手,都从中获益匪浅。

逼真、清晰而自然,在笔触里,你能感到一种震撼心灵的力量,似乎那个写字的人,正在你的眼前奋笔疾书,带着温度,带着呼吸,带着心跳……

清代学者、书法家包世臣在《艺舟双楫·右下笔潭》中称其:“如新莺歌白啭之声”,同时期的杨守敬称赞:“《灵飞经》一册,最为精劲,为世所重”。

学习小楷有五大要素,分别是“轻短巧精厚”,但是很多人却往往达不到这五点,这就需要有一个范本来供大家研习。

而钟绍京的小楷《灵飞经》就兼备这五点,而且是流畅中求稳健,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当是优秀的小楷的范本,是大家学习楷书以及硬笔书法时,不错的选择。

晋唐笔法解密

《灵飞经四十三行墨迹本》(整体与局部),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每页20.8 × 8.9cm,共9页

我们知道,在书法中,最考验一个人书法功底的,就是楷书。古代科举考试,基本上以写小楷为主。为什么不规定写草书?

一来草书辨识度不高,只有小楷,最能体现一个人的书法水平以及他能在书法上、文辞修养上下多大功夫。

有些笔画,写的非常细腻,几乎可以和一根头发丝相比较了,而有些笔画,非常厚重、踏实,比较显得浓墨重彩一点。

这样两相对比,可以让一个字更有韵味、更加灵动多变。

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说,“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用在灵飞经上,再合适不过了。

厚重的如同将要崩塌下来的乌云,轻盈的好像夏天蝉身上薄薄的那一层翅膀,这个比喻,可以说非常形象了。

但是在这个比喻的背后,其实是书法家高超的书写技巧以及控笔能力在起作用。

《灵飞经》字体端庄舒展,雅正大气,字势圆劲,灵秀飞动,遒美妍丽中见出劲健挺拔。虽然是楷书,却有着行书的行气畅达、富于变化。整篇纵有行,横无列,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顾盼自然,气韵相通,整篇字的大小、长短,笔画的避让、呼应,也是错落有致,变化自然,和谐相生,别具风姿。

《灵飞经》既与魏晋小楷一脉相承,又更加注重用笔法度,不愧被誉为“天下第一小楷”。《灵飞经》一直是学习小楷的“敲门砖”,是学习小楷书法的最好范本之一。范本好,好在哪里?好就好在它是纯“墨迹”,笔法真实可信,展现小楷笔法不“磨叽”;好就好在它是唐代楷书的典范,呈现唐代楷法“不含糊”。学习《灵飞经》,既可上溯魏晋小楷,又可下汲宋元明清小楷,更为可贵的,还是真实的唐人小楷墨迹,学习价值极高!

在书法的学习过程中,唐人十分注重法度,注重点画的精确和结体上的严谨,开始有的描红、双钩的学习方法。到了清代,许多好的墨迹拓本都被皇家搜集走了,很多书法家就开始钩摹自己见到的书法作品、碑刻等等。对于初学而言,描红、双钩有利于快速的掌握结体和点画。

当我们进入一段时间的临帖学习后,总以为自己会了,但是回想一下,自己练习的时候有抓住字的特点吗?能够保证所临的每个字都研究透了吗?下笔的时候是否也常常还在犹豫?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们就需要重新回到最初的起点。

这时候描红不只是纯粹的动动手,更需要去观察去思考。去考虑原作笔画形状是如何写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笔毫又是处于什么样的运行状态,去想象原作者是如何运笔,把字的特点和结构分析清楚。

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练习的方式肯定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描红、双钩绝对是学书法需要经历的。

《灵飞经》的用笔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横平竖直。横平竖直构成此帖平正通达的风格特点。而且此帖也比较注重写横竖,通观全篇,横竖所占的位置非常重要,很多字都有作为主笔的长横长竖,构成稳定的视觉中心。

2.笔画丰满。与王羲之《黄庭经》、《乐毅论》,王献之《洛神赋》等小楷字帖相比,此帖以笔画丰满、粗细反差较大见长。像钩、捺等笔画的写法,都丰满纵逸一如大字。遇有笔画较稀的字,则往往以粗壮丰满的笔画来表现,和较细的长笔画形成反差。

3.下笔多用尖笔。此帖用笔方法丰富,有圆笔、有方笔,还有不少地方用尖笔。所谓尖笔,即下笔不按不驻,顺势落纸,自然行笔,这样便在起笔处形成尖锋。用尖笔较多,使此帖充满自然随意、圆熟润泽的意趣。

4.此帖用笔以一拓直下为主,稍有外拓。在竖笔的写法上,不少书家会略有弯曲,以蓄其势。弯曲有向内弯、向外弯的不同,中段向内弯曲者称之内敛,字势显得紧结峻刻,如欧阳询体势;中段向外弯曲者称之外拓,字势显得宽博舒展,如颜真卿体势。而此帖总的来说,既不外拓也不内敛,而是一拓直下,在写“门字框”一类相对应的竖画时,则稍用外拓。

讲座作者

北京印刷学院教授 袁朴

自上世纪末在北京印刷学院首次开展理工类大学书法教育以来,得到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大力支持帮助指导。中国书协设置中国书协最高国家《兰亭奖》核心小组成员。而今,书法正在走进小学,中学。更加坚信定国人学习书法的必要性。学书法始终坚信,必须言传身教,身体力行。老师必须要一边教,一边在旁边现场指导。书法的教学非常直观,学写字的动作极其精细且动作之间相互关联。写字时随时都涉及到五个手指的配合,手腕的发力时机及力度方向,和灵活性。稍有差迟,完全不是那回事。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有不少练字的朋友,练了十多年,字还是进步不大,发现是初学时动作没有学好。要心想事成写一手好字,非言传身教无以做到。绝不可想当然,大锅煮,靠遥控可以解决。自古以来,从来如此。四五岁的孩子,跟着私塾老先生,学一,二年,自然而然字就可以写好了。因此在本系列讲座十分重视言传身教,每一讲都会有作者的临习《灵飞经》的写字录像,便于学者学习。为什么选学灵飞经,因为学习灵飞经,是学习中国书法的正道,凡是学过灵飞经的历代书法家,都会取得较大的成就。如赵孟頫,文徵明,董其昌。近代,不少学者为了博取眼球,选取左道。根本无法取得正果。相信,学习《灵飞经》无论对上小学的孩子,还是正在工作的人员,及已经退休的职工,都会有帮助。半年定会有所成效。

北京印刷学院硕士 房然

自幼喜爱钻研书法,从事软硬笔书法教学十年之久,课程教学中,穿插并普及丰富的书法和国学常识。

课后练习:

准备笔墨纸砚,纸张,初学可以用米字格纸。

认真学习讲座内容,做到天天练,定时,定量,定值。